close

這是一個忙碌的十二月。

多半我都維持著一年一馬的,的步調在參加活動,最多也是像前幾年報了台北馬和太魯閣馬,不過至少也是相隔一個月吧。像這次連兩個星期都有賽事還是第一次。

不過好家在,在這次台北馬當中我只要負責跑半馬就好。

原本是丹丹找上我,我看了這週沒事就把工作攬了下來,後來才發現是合歡馬的下一週。

事前雖然有點緊張,不過實際上在處理的時候還好。合歡馬跑完之後第一天不太能走,第二天不太能下樓,第三天才稍微恢復點人形。

在這一週中做了比較積極的復健,包括冷熱水交替的泡澡 (1min + 1min) x5

然後到了下樓可以順利沒感覺的時候進行 20min 的 recovery run

比賽前一天配合官方活動,在世貿三館的 running expo 中露臉講解配速計畫

因為我配的是 半馬兩小時 的配速,以21km 兩小時來說 大概前 15km 可以配 5:40 之後的 6km 可以配 5:50 就剛好進終點。

在賽前,也就是我還在準備合歡馬的課表的 easy run 的時候也會跑上 15km 的 5:40定速跑 來培養稍微的速感。

配速員應該是很有歷史的一項工作,早年的 GPS 不管在手瞟或者手機上都不是那麼普及,定速這件事情其實是奢侈的。

也許只要看著錶跑就好吧?我一開始也是這樣想,不過實際上在賽道上跑過之後才知道這樣想有點太簡單了!

半馬在 7:00 開始起跑,我們配速員在 6:30 集合,換裝暖身都跟正常比賽一樣但是除了自己的號碼牌,背後還要背一個註明自己是多快的配速員的牌子,然後工作人員會在肩膀上面榜上黑色的氣球工跑者識別。5:40 的配速是還 ok ,速度再快的話不知道氣球會不會很礙事?

在正式進入賽道的時候可以有特權站在隊伍的最前面。

起跑之後,我才發現"看錶跑"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,比賽一開始在大樓之間繞了大約1km,這1km 的GPS訊號根本在亂飄,所以我的速度也在飄。冷靜下來想想當初 練習時的感覺,盡量讓速度維持在合理的範圍。我就這樣抱著狐疑的心跑完第一 km 看到大會標示的牌子才踏實不少 ,之前訓練出來的速感還是有幫助的。

"出了市區之後也許就可以看錶跑吧?" 錯!原來我的錶的距離和實際賽道上的距離是有誤差的,也許是在路中間閃躲甚麼,或者有時候進水站,總之我的錶裡面的里程略低於真實賽道上標記的里程,所以大抵上我要盯著我的錶是 5:35 會等於真實世界裡面的 5:40 配速

所以最後最依賴錶的地方是 計時功能 只有這個是絕對準的,早知道我就把 21 個 檢查點全都算好來,才不用邊跑步一邊算 5:40 *6km = 多少時間呀 ?

也還好我是跑比較簡單的 2hr 配速 ,所以大腦基本上還有空做這些事情 XD 就這樣,反正每 km 我都會檢查一下自己的時間用掉多少,總之慢了等一下就跑快一點;快了等一下水站就停下來喝水這樣。

丹丹在賽前跟我說有時後方的跑者會碎念說太快太慢之類的,不過我整場賽道幾乎都沒有聽到後面有聲音,我也不太知道後面到底有沒有人跟著 XD

中間有人來問我說更前面的 pacer 是多快的?我回答說是 100min 的他就跑掉了。

一直到最後 3km 我為了突然發現半馬是 21.0975 而將 17~18 km 的配速調快 20s ,然後再進地下道的時候才有人跑來問我為什麼加快速度?我就很不好意似的說我忘記有那個尾數的 100m 所以要補回來這樣,他也是很客氣的跟我說辛苦了,可能這個速度的跑者都比較客氣吧?

整體來說 配速還算嚴謹,不過在最後 1km 還是小衝了一段,我那個時候想的是:"如果真的有跑者是跟著我跑,結果我到的時候超過 2hr 不就害他沒有跑進 2hr 嗎?"所以我想應該要稍稍快一點進終點比較好。

最後是 1:59:37 進終點,在進終點前有些自豪的比了 "終點就在那裏了!準時達標!"

然後在最後夾道的人群中聽到了"你看好準喔!" 總覺得那是對於 pacer 最大的讚美了。在終點處跟其他 pacer 合影留念大家都是練家子,有機會我也想配配看 100min 的半馬 :)

我難得在台北馬跑個半馬來玩玩,跑完之後拉拉筋,上下樓梯一切正常,只是太早起了所以吃飽飯睡了個舒服的午覺。第一次覺得台北馬是如此愜意呀~

 

p.s. 後記 

丹丹的教學 

配速建議可以把手錶頁面設定里程、時間、目前配速、平均配速,只要掌握平均配速都在預計的範圍內即可,目前配速拿捏在範圍之間調整
只要里程沒誤差,照平均配速跑就會準點進站,也不必擔心當下配速亂飄的問題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半馬 台北馬拉松 pacer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葉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